我國工業品行業經過幾十年高速增長的量變積累,工業經濟已從根本上擺脫了短缺經濟的狀態,市場態勢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。早在90年代初,中國工業消費品就開始出現買方市場的苗頭,近年來也有很多工業生產資料開始供應過剩;建國以來一直呈現瓶頸狀態的能源、原材料、交通、通訊等基礎設施等也相應出現供給過剩的局面,致使企業產銷率下降,庫存商品和工業生產設備的閑置率上升。目前,我國的工業品市場正處在轉型過程中,具有典型的轉軌市場的特點:
1.市場規模巨大,發展變化較快;
2.相關的經濟政策具有多變性;
3.市場秩序比較混亂,存在過度競爭問題;
4.存在地區差異、體制差異、行業差異和營銷水平差異。
面對當前的市場現狀,中國工業品企業要想實現相對同業的競爭優勢,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,提升營銷管理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環。當前我國工業品的營銷主要存在兩種模式:
一是傳統的營銷模式:在傳統的工業品營銷體系中,供應商對所有使用某種產品的廠商都提供單一的產品,在國內市場經濟發展初期,市場發展很不成熟,大多工業品供應廠商采用這種方式進行銷售,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不再進行細分,或只是簡單地根據客戶檔次高低進行細分,然而由于供貨廠家相對較少,采用這種營銷模式,已經能達到較高的利潤空間;
二是基于行業研究的工業品營銷模式。基于行業的工業品營銷,是一種新型的工業品營銷模式,它研究客戶所處行業的特征與需求,并針對不同應用行業,推出適合的產品與服務,之后通過推廣、定價、渠道管理、公共關系等一系列的營銷組合來對產品進行銷售。新營銷模式的創新之處在于重視了客戶的細微需求,并對客戶進行了細分,針對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相對應的適用的產品與服務。
結合當前我國工業品營銷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工業品營銷的特點,企業在實施營銷的時候需要正確認識何為營銷,把營銷當作是門科學,以人員推銷為核心,采用立體推銷方式,強化服務營銷和技術營銷,注重培育自己的工業品牌,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今的市場環境。